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刘禹锡中唐 772 — 8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2 【介绍】: 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字梦得
德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
监察御史,以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裴度荐为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柳宗元友善,并称“刘柳”。
又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
工诗,曾仿民歌体作《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
又著有《天论》等。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2 字梦得排行二十八
匈奴族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占籍洛阳(今属河南)
唐安史之乱时,全家避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自称“余少为江南客”(《金陵五题》引)。
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
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开始进入仕途。
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刘禹锡时任屯田员外郎,为革新之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叔文、伾)刘柳(宗元)”。
顺宗被迫让位与宪宗,革新失败,刘禹锡贬为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815)召回,又出为连州刺史,历、和二州。
文宗初,为主客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
不久,出为苏、、同三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武宗初,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禹锡生平见其临终前所撰《子刘子自传》,新、旧《唐书》本传,及今人卞孝所著《刘禹锡年谱》、《刘禹锡丛考》、《刘禹锡评传》。
刘禹锡以诗文称,哲理亦佳。
“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刘白’”(《郡斋读书志》卷四上)。
存诗约800余首,名篇甚多。
评者谓其“无体不备,蔚为大家”(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
“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宋黄庭坚《跋刘梦得〈三阁辞〉》)。
“七言尤工”(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绝句尤工”(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
又谓其“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
“《竹枝》始于刘梦得,……后人仿为之者,总无能掩出其上也”(《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
刘禹锡“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刘宾客嘉话录》)之主张,为宋代江西诗派所信服(参阅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八),所撰之若干作品,已开江西诗派风气(参阅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一〇、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四八)。
其诗文合集,以《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较通行,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本《刘禹锡集》较完备。
注本有近人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證》。
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6首,断句5句。
唐诗汇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进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大子校书
淮南节度使杜佑从事,调渭南主薄
入为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
宪宗主,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奉诏还京,因作诗语涉讥刺,复贬授播州刺史,改连州
长庆宝历中,历、和二州刺史
大和初,入朝为主客礼部郎中,充集贤直学士,复出为苏、、同三州刺史
开成元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改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世称刘宾客
禹锡诗造精绝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有《刘禹锡集》四十卷,宋初佚其十卷。
今有《刘梦得文集》(一名《刘宾客文集》)四十卷行世,其中《外集》十卷乃北宋宋敏求所辑。
全唐诗》编诗十二卷。
词学图录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洛阳人
晚迁太子宾客,终于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有《刘宾客文集》,词存40余首。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故又称中山人
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博学宏词二科,历官监察御史郎州司马连州刺史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有《刘宾客集》。
游览黄鹤楼时曾写下《武昌老人说笛歌》《出鄂州界怀表臣》及《梦黄鹤楼》等诗。
禹锡字梦得
彭城人
贞元九年进士
又登博学宏词科。
顺宗朝擢屯田员外郎
宪宗立
连州刺史
开成中官至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卒。
年七十一。
户部尚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
上入室一人:刘禹锡
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
《蔡百衲诗评》
刘梦得诗,典则既高,滋味亦厚。
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见少拙。
《童蒙诗训》
苏子由晚年多令人学刘禹锡诗,以为用意深远,有曲折处。
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
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刘梦得文不及诗。
山谷云: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他文耳。
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馀也。
《臞翁诗评》
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刘梦得诗格高,在元、白之上,长庆以后诗人皆不能及。
且是句句分晓,不吃气力,别无暗昧关锁。
《吟谱》
刘禹锡诗以意为主,有气骨。
元和以后,诗人之全集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
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宛有六朝风致,尤可喜也。
唐七言律……梦得骨力豪劲,在中、晚间自为一格,又一变也。
刘梦得七言绝,柳子厚五言古,俱深于哀怨,谓骚之馀派可。
刘婉多风,直损致,世称韦柳,则以本色见长耳。
禹锡有诗豪之目。
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平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其才情之最豪者。
司空图尝言:禹锡杨巨源诗各有胜会,两人格律精切欲同;然刘得之易,杨却得之难,入处迥异尔。
《诗源辨体》
刘虽与内齐名,而其集变体实少。
五七言古及五言律俱未为工,七言律……两三篇声有类盛唐,……七言绝气格甚胜。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梦得五言古诗,多学南北朝
如《观舞柘枝》曰:“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
”宫体中佳语也。
唯近体中间杂古调,终有乌孙学汉之讥,不若唐音自佳。
《载酒园诗话又编》
梦得佳诗,多在朗、连、夔、和时作,主客以后,始事疏纵,其与白傅倡和者,尤多老人衰飒之音。
长律虽有美言,亦多语工而调熟。
《五七言今体诗钞》
东坡天才,有不可思议处,其七律只用梦得香山格调。
《初白庵诗评》
陆放翁七律全学刘宾客,细味乃得之。
大历十子后,刘梦得骨干气魄,似又高于随州
人与乐天并称,缘刘、白有《倡和集》耳。
白之浅易,未可同日语也。
《唐诗别裁》
大历后诗,梦得高广文房。
白傅唱和,故称“刘白”。
实刘以风格胜,以近情胜,各自成家,不相肖也。
新城公曰:“刘史部公他云:‘七律较五律多二字耳,其难什倍,譬开硬弩,只到七分,若到十分满,古今亦罕矣。
……求其十分满者,惟杜甫李颀李商隐陆游,及明之空同、沧溟二李数家耳。
’”愚谓王维刘禹锡亦有十分满者,岂反作故翁、沧溟下耶?
刘宾客之能事,全在《竹枝同》,至于铺陈排比,辄有怆俗之气。
山谷云:“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昔子瞻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义云:“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
”极为确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刘宾客长篇,虽不逮韩之奇横,而健举略足相当。
七古刘之敌韩,犹五古郊之匹愈也。
即梦得五言,亦自质雅可诵。
世乃谓其不工古诗,何其武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至刘、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刘宾客无体不备,蔚为大家,绝句中之山海也。
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
《静居绪言》
梦得古诗边幅较文房为大,律诗不及。
其酷嗜杜陵“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蘋愁杀白头人”,及张籍“药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脱见闹身”,又爱吟右丞“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亦可知其用意处。
《退馀丛话》
大抵七律最忌率易成章。
今人多著意颔联,能讲究起句及结句者甚少。
又五、六一联,每患气弱,或不能开宕。
刘梦得于此处倍研练,能操笔,最可法。
乐天梦得为诗豪,又谓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
予读其集,唯律绝过人,古诗三卷,风格平弱,雅不足称作者。
大约梦得才人,一直说去,不见艰难吃力,是其胜于诸家处,然少顿枰沉郁,又无自己在诗内,所以不及杜公。
先君云:七律中以文言叙俗情入妙者,刘宾客也。
次则义山
义山资之以藻饰。
《艺概》
刘梦得诗稍近径露,大抵骨胜于白,而韵逊于
要其名隽独得之句,亦不能掩也。
《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
中唐七律,梦得呵继随州
后人与乐天并称,因刘、白有唱和集耳,神彩骨干,恶可同日语?
《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昔人论刘梦得为豪放,其体为东坡七律所自出,固不得而轻议之也。
《诗法萃编》
唐人擅长七律者,老杜外……中唐作者,刘梦得刘文房皆巨擘。
《老生常谈》
七律与以工部为宗,附以刘梦得李义山两家。
《东目馆诗见》
梦得歌行,咏古皆爽脆,饶别致。
五作极精深,惟五古多涩雅处。
《东目馆诗见》
梦得主怨刺,故胜《主客阁》列之“瑰奇美丽”,尚未觉其典则高而滋味厚也。
谓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山谷实具只服。
五言体杂不一。
有如“深春风日净”、“昔听东武吟”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秋江早望”、“谪居悼往”,则结休允晖。
若“水禽残月”,模休文之韵思;“楚望苍然”,结韩卿之茂体。
馀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
《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
《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
律体独多,莹瑕间采。
《诗学渊源》
其诗极似王维,清新流丽,格调自高。
长篇间入魏晋,元和诗人自当首屈一指。
韩、刘、元、白虽属异曲,未见同工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方平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
微子
美仪容,有俊才,工诗文。
善丹青,以山水树石知名。
玄宗开元中,应举不第,遂退隐于颍阳大谷汝水之滨,与李颀元德秀等游。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匈奴族裔,开国元勋邢国公刘政会之后。
美容仪,才品茂异。
善画,以山水树石知名。
能诗,李颀《送刘方平》曰:“二十二词赋,唯君著美名。
”曾应进士举,又欲从军,均不得意,乃退隐于颍阳大谷汝水之滨。
元德秀李颀皇甫冉严武友善。
事迹略见《元和姓纂》卷五、《历代名画记》卷一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唐诗纪事》卷二八、《唐才子传》卷三等。
其诗多五言乐府,善写闺情宫怨,时有清丽之作。
令狐楚编《御览诗》,即以刘诗置于卷首。
新唐书·艺文志四》录诗1卷,《全唐诗》存诗26首。
《全唐诗续拾》补1首。
唐诗汇评
刘方平,生年年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初功臣刘政会玄孙。
年二十,工词赋。
天宝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颍阳太谷,终身不仕。
工诗,善画山水,与元德秀李颀皇甫冉等友善,素颖士誉之为“山东茂异”,李勉亦甚重之。
有《纠方平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
《大历诗略》
方平五言与柳淡同祖六朝,而风姿各别。
裴羽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女诗人。
生平无考。
全唐诗》收《哭夫二首》,最早收于《才调集》卷一〇,题作《边将二首》,注云:“其夫征匈奴,轻行入,为利鹿生擒帐下。
自尔一往,音信断绝。”
僧拾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太宗贞观时人。
天台山国清寺丰干禅师松径,见一十余岁儿童,遂引至寺,付库院。
经三纪,令知食堂。
寒山友,状类颠狂。
闾丘胤出守台州,入寺见寒山拾得二人,拜之,二人连臂走出,沈迹无所。
胤复往寒岩谒问,便缩入岩穴中入灭。
寻其遗物,唯于林间并村墅屋壁诗三百余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
字里不详。
丰干寒山同时,约于玄宗代宗间在世。
旧说为太宗贞观间人,实误。
据云数岁时被遗弃赤城道旁,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国清寺僧丰干拾归,就养于寺中,遂以拾得为名。
后为国清寺苦行僧。
寒山友善,二人交谈,听者多不能解。
或传其为菩萨应身,时人尊为贤士。
宋高僧》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
喜作诗,多宣扬佛教义理,以劝谕世人,亦有吟咏林风景及隐逸情趣之作。
诗风浅显通俗,与寒山诗风相似。
其诗由僧道翘编次为1卷,共50余首,附收于《寒山子诗集》之末。
今人钱学烈有《寒山拾得诗校评》。
全唐诗》存诗1卷。
宗镜录》中另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拾得,生卒年不详,本为赤城(在今浙江天台境)孤儿,天台国清寺僧丰干漫步赤城道上,拾而养之,故名拾得,旧传贞观时人,据近人考证,约玄宗时在世。
寒山为友,亦能诗。
后人辑寒山集,附其诗于集中。
全唐诗》编诗一卷。
拾得者。
封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
仍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
初谓牧牛之竖。
委问端倪云。
无舍孤弃于此。
封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
或人来认必可还之。
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
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
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
傍若无人执箸大笑。
僧乃驱之。
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
且令厨内涤器。
洗濯才毕澄滤食滓。
以筒盛之。
寒山来必负而去。
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
为乌鸟所取狼藉。
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
汝食不能护。
安护伽蓝乎。
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
拾得打我。
明日诸僧说梦符同。
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
时牒申州县。
郡符下云。
贤士隐遁菩萨应身。
宜用旌之。
号拾得为贤士
又于寺牛。
歌咏呼天。
当其寺僧布萨时。
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
大笑曰。
悠悠者聚头。
时持律首座咄曰。
风人何以喧碍说戒。
拾得曰。
我不放牛也。
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
拾得各呼亡僧法号。
牛各应声而过。
举众错愕。
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
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
于寺土地神庙壁。
拾得偈词。
寒山集中。
拾得者。
丰干禅师偶山行至赤城道侧。
闻儿啼。
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
初谓牧牛之竖。
委问端倪云。
无舍孤弃于此。
丰干携至国清寺
付与典座僧曰。
或人来认可还之。
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
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盘而餐。
复呼憍陈如曰。
小果声闻。
傍若无人执箸大笑。
僧乃驱之。
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
且令厨内涤器。
洗濯才毕澄滤食滓。
以筒盛之。
寒山来必负而去。
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
为乌鸟所取狼藉。
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
汝食不能护。
安护伽蓝乎。
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
拾得打我。
明日诸僧说梦符同。
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
时牒申州县。
郡符下云。
贤士隐道菩萨应身。
宜用旌之。
号拾得为贤士
又于寺牛。
歌咏呼天。
当其寺僧布萨时。
拾驱牛至僧集堂前。
倚门抚掌大笑曰。
悠悠者聚头。
时持律首座咄曰。
风人何以喧碍说戒。
拾得曰。
我不放牛也。
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
拾得各呼亡僧法号。
牛各应声而过。
举众错愕。
咸思改往修来。
感菩萨垂迹度脱。
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
于寺土地神庙壁。
拾得偈词。
寒山集中。
丰干禅师
先是偶山行。
赤城道侧。
闻儿啼。
遂寻之。
见一子可数岁已来。
初谓牧牛之竖。
委问端倪。
云无舍孤弃。
丰干携至国清寺
付与典座僧。
或人来认。
必可还之。
沙门灵熠摄受之。
令知食堂香灯。
忽于一旦。
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
复呼憍陈如曰。
小果声闻。
傍若无人。
执箸大笑。
僧乃驱之。
灵熠咨尊宿等。
罢其堂任。
且令厨内涤器。
洗濯才毕。
澄滤食滓。
以筒盛滓。
寒山来负去。
又护伽蓝神庙。
每日僧厨下食。
为乌鸟所取。
狼藉拾得以杖朴土偶。
三二下。
骂曰。
汝食不能护。
安护伽蓝乎。
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
拾得打我。
明日诸僧说梦符同。
一寺纷然。
始知非常人也。
时牒中州县郡。
符下云。
贤士隐遁。
菩萨应身。
宜用旌之。
号拾得为贤士
又于寺牛。
歌咏呼天。
当其寺僧布萨时。
拾得驱牛。
至僧集堂前。
倚门抚掌大笑曰。
悠悠者聚头。
时持律首座咄曰。
风人何以喧碍说戒。
拾得曰。
我不放牛也。
此群牛者。
多是此寺。
知僧事人也。
拾得各。
呼亡僧法号。
牛各应声而过。
举众错愕。
咸思改往修来。
感菩萨垂迹度脱。
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
于寺土地神庙壁。
拾得偈词。
寒山集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王舟瑶《跋寒山子诗集》
寒山诗)云:“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
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
拾得诗云:“少年学书剑,叱驭到京州
闻伐匈奴尽,娑婆无处游。
归来翠岩下,席草枕清流。
”则二人固挟文武材,有意世用,不得志而逃于禅也。
其诗近偈语为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